【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孙永昌:科研攻关大医者,言传身教携后进

孙永昌,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接受采访时,孙永昌刚刚结束科室的日常会议,采访结束之后,他又要到病房诊视患者。这其实只是他日常繁忙生活的一个缩影。然而,即使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采访时也丝毫不见其疲态。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主攻方向,孙永昌始终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此次获评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孙永昌表示:“我所在的科室党支部在特殊时期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身为其中一名党员我深感自豪!”作为医院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孙永昌在疫情高峰时期挺身而出,领导团队圆满完成危重症救治任务,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项荣誉既是嘉许,更是鞭策,激励他在医学事业中继续求索,取得更大成绩,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慢性气道疾病,开展科研攻关

30多年前,孙永昌开始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硕士毕业以后在医院工作,逐渐接触了一些哮喘患者,这是一种常见病,但是当时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因此我萌生了想要研究这个疾病的想法,后来报考了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成为了呼吸专业的博士研究生。”1993年考入协和医学院之后,孙永昌主攻的方向是支气管哮喘,这也是他博士阶段、来到北医三院工作初期以及在美国研修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近15年来,孙永昌开始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科室逐渐形成了慢阻肺专业领域的高峰。

慢阻肺是我国非常常见的重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有多种合并症,有的患者合并出现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所以需要多个学科一起围绕疾病开展临床诊疗。在诊疗中,呼吸危重症科的专家要发挥核心作用,联合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慢阻肺的诊疗和管理。近年来,孙永昌及其团队特别重视慢阻肺与共病/合并症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和科研成果。在202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中,孙永昌团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慢阻肺(1+N)学科群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该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c63254fb17b04ae4a226cf6f3d64297d.jpg

孙永昌在学术大会发言

支气管扩张症也是孙永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疾病。这个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成因比较复杂:有的疾病和童年时期的肺部感染有关,有的则来源于遗传。这种疾病复杂的病因引发了孙永昌探索的兴趣,他认为在这个疾病的研究上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成立了调研团队,报道了我国医保大数据的支气管扩张症患病率和医疗费用负担,这项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对这些疾病的重视。此外,他还作为牵头人之一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并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全国多中心病例注册研究。对孙永昌来说,他心中始终亮着两处“雷达”,一个是对疾病和病例,另一个是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他对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研究都来源于此。

“健康成长,全面培养”

作为一名医者和老师,孙永昌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临床学科人才的成长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孙永昌提出,无论是年轻医生,还是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培养”都是他一以贯之的培养理念。他一方面要求年轻医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鼓励年轻医生从全局出发,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常常通过带教、讲解病例、参与科研等方式,给予年轻医生实践的机会。孙永昌常常提醒学生,在面对疑难病例时,除了依赖医学理论和治疗手段,更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做到“医心”结合。他还注重教导年轻医生冷静分析问题,避免焦虑情绪干扰临床决策。

孙永昌特别重视“床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教会了年轻医生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更让学生明白医生应该具有的人文温度。比如,在病房中如何去和病人、家属沟通,如何给病人听诊,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需要医生在切身的实践中慢慢学习。前辈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会通过自己的点滴行为逐渐影响到年轻医生。孙永昌说:“知识的来源渠道有很多,但是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坚守。”

至今孙永昌指导过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有50多人。目前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哮喘、慢阻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曲霉病等领域。每位学生加入团队后,孙永昌都会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相关疾病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的个人兴趣,帮助其确立研究方向。之后,孙永昌会带领团队成员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课题。在例行的组会上,团队成员会汇报自己的研究设想以及科研进展,孙永昌会有针对性地给予进一步指导,帮助成员完善研究计划以及实验安排,这也实现了他的“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孙永昌指导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张越说:“孙老师特别擅长从临床中发现尚未解决的科研问题。他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医学前沿中的难点和热点,看到那些尚未被充分研究和解答、但是对临床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他通过将临床挑战转化为科研问题,引导我们在研究中寻找答案,从而深化了我们对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解,并培养了我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在医学和科研领域都能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在多年的育人生涯中,孙永昌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其中既有留在北大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继续工作的,也有部分毕业生回到家乡的顶级三甲医院,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近年来,许多学生接连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重要科研资助,体现了孙永昌团队成员在学术领域的优秀表现。

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北大第三医院作为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附属医院,始终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只要人民有需要,北医三院人的征途就指向哪里,生命的守护就抵达哪里。”2018年至2021年,孙永昌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担了援藏医疗任务,科室先后派出杜毅鹏、丁艳苓、粱瀛三位专家援藏,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西藏,为当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孙永昌还带领科室专家两次到西藏开展学术交流和会诊工作,受到了当地同行的欢迎。医疗援藏计划是一个长期项目,目前这一计划依然在进行中,2025年7月17日下午,北大医学部举行“组团式”援藏先进个人表彰暨第十一批援藏医疗队员欢送会,这也意味着新一批北大医学人即将踏上雪域高原,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b40475ac5468427cb15cc589e0b9d0ec.jpg

孙永昌与援藏专家一起合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孙永昌发挥专业特长,作出突出贡献。他担任医院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主持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组织制定防控方案并不断更新、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培训。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新冠疫情高峰时期,他带领科室全体员工开设呼吸亚重症病房、制定诊疗方案和病例模板并进行培训、每天召开RICU及亚重症病房床位调度会,最终圆满完成新冠防控和危重症救治任务。

1.jpg

孙永昌在新冠重症病房查房

谈及学科未来的发展,孙永昌说:“我们临床医学的优势学科应该在世界上居于前列水准甚至发挥引领作用,创新性的临床诊疗模式要继续发展完善。另外,我们还要继续培养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人物简介:

8133dfe317f246c89772a17b22f8a86c.jpg

孙永昌,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医学部慢性气道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第三医院重症质控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总编辑、《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总编辑、《国际呼吸杂志》副总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气道疾病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从事呼吸疾病临床与研究工作30多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作为牵头人(组长单位)主持慢阻肺、哮喘及相关疾病临床药物试验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期刊论文10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各一项。在国内率先关注并研究结核病与慢阻肺的相关性(Chin Med J,2013);在慢阻肺免疫炎症机制与合并症方面,首次报道调节性T细胞亚群在慢阻肺患者的分布异常与致病机制(Thorax 2013),揭示了RANKL通路在肺淋巴组织新生和肌骨合并症中的关键作用(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21,Front Immunol 2020,Respirology 2017);在国内首次报道慢阻肺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牵头制定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7,《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报道了基于我国医保大数据的支气管扩张症患病率和医疗费用负担(Respir Res 2022)。共同主持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主编和主译专著3部。

专题链接:2025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