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信息来源: 图书馆
文字:邵奕琳| 摄影:宋庆生、刘雅琼| 编辑:青苗 | 责编:晏如3月28日下午,图书馆在南配楼艺术鉴赏厅举办“信息素质工作坊•AI工具应用分享会”第三期活动,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陈乐恒以“把AI用起来!从好玩到生产力”为题作了分享,来自校内外的90余名听众参加本次分享会,讲座由图书馆协同服务中心馆员王盛主持。
讲座现场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来袭的当下,人工智能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其强大的功能在提升效率、激发创意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陈乐恒基于这一背景,结合丰富的实例,聚焦“AI知识库”“AI搜索”“AI辅助写作”3个应用场景,分享了使用AI的基本理念与实用技巧。
陈乐恒指出,AI主要通过学习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来塑造自身能力,训练AI的数据集决定了大模型的能力、知识面和“性格”,因此用户可根据提出的问题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频率大致推断AI能否准确回答。例如,常见的编程问题,AI往往能精准回答;而专业领域中较为冷僻的问题,AI则可能难以应对。
在AI工具的使用技巧方面,陈乐恒提出两个关键原则:要清晰表述问题,摒弃以往搜索引擎式的关键词思维,学会向AI完整阐述需求;要充分利用AI的交互性,当AI的初次回答不理想时,不要轻易放弃,通过反复追问和修改问题,引导AI不断优化答案。他以准备人工智能讲座大纲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向AI表述清楚自身需求,如讲座面向的对象、自身的角色、期望涵盖的重点内容等,并结合AI给出的答案不断修改提示词,让AI给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回答。
陈乐恒作分享
陈乐恒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AI在知识库、搜索和辅助写作3个场景中的应用。他先以“北大问学”为例,介绍了如何借助“AI知识库”辅助学习和科研;在对“AI搜索”的介绍中,他比较了“AI搜索”和传统搜索引擎的区别,并建议用户在自己陌生的领域可向AI询问如何提出一个更好的问题,从而跳出自身的信息茧房;在介绍“AI辅助写作”时,他强调应保证人的主体性,借助AI来把问题想清楚,而不只是将AI当作文字材料的生成工具。
分享会后,陈乐恒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听众们的提问。
分享人简介:
陈乐恒,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数学2023级直博生,导师为董彬。负责设计和开发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北大问学”,参与创立“AI+教育”方向初创企业。曾获数学学院的学院奖学金、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九坤奖学金等奖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