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27日电(通讯员 鲜宁)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评选结果在人民日报发布。经北航科协推荐,“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和“新时代航天解码师”分别入选“科普阵地建设类”及“科普活动服务类”典型案例。
中国科协2025年“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在全国范围征集并评选出100项优秀案例,涵盖科普作品传播类40项、科普活动服务类30项、科普阵地建设类30项。评选结果集中展示我国科普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传播形式、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卓越成果,以基层创新辐射带动区域科普能力提升,形成“科学家精神引领—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生态优化”的良性循环,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向公众普惠性传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持久动力。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北京航空馆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新馆于2012年北航甲子校庆建成开馆,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区面积约8300平方米,馆藏300余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通过高科技手段向公众展示航空航天原理和人类飞天历程,既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开展爱国主义、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集思想政治、科学普及、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为一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博物馆突出空天特色,厚植爱国情怀,依托学校专业优势、人才资源和“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党史与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北航校史相结合,通过讲述空天故事,展示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果,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空天事业的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博物馆还针对来访者设计专题学习活动及宣讲内容,为来访者提供最优质的学习体验,同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传播正能量,以科普讲座、专题节目、网上直播等方式唱响主旋律,弘扬科学家精神。
“新时代航天解码师”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活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基层一线,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航天科普,助力航天强国建设。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推动中小学生AI教育号召,通过引入AI技术赋能航天科普,推动航天科普提质升级,持续打造高定位、高质量、高效能科普品牌活动。

在课程体系上,活动聚焦航天特色,构建“星链式”课程体系:以航空航天科普为主体,前置课程为支撑、学科外延为拓展、科创实践为核心、精神引领为目标,融合AI技术,三年内打造超百门精品课程。在科普模式上,采用“日常科普+假期支教”相结合方式,分别由筑梦苍穹科普宣讲团和川航e家实践队完成相应课程,进一步构建“校+社+企+馆”的资源联动机制和时间贯通、场域融合、方式互补、资源共享的长效育人机制。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二十余个省份,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合作单位超百家。
(审核:蒋崇文)
编辑:贾爱平